>文化、商业还是意识形态?我看《假如不是微软统治IT业》

今天看keso的昨日新闻,推荐了一篇假如不是微软统治IT业 的blog。

keso 现在赫然一副IT评论家的模样,其实确实有些文章、观点非常不错,但有时候却有些偏离靶心;写这篇文章的高飞,是CNet中国的IT媒体人,其Blog上的文章也多是不错的,但这篇文章,Samuel 却有些话想说:

  • 首先,IT业并不是由微软控制,微软充其量控制了桌面软件产品的大部分份额,要知道IT包括的范围可大了去了。

  • 其次,OS/2 差点击败win95一说不知作者如何得知?实际上是,win95的前生 win32,就是和OS/2同宗同源。如果你用过OS/2,你会发现它和win32界面几乎一样。而win32的出现,几乎打的OS/2找不着北,更不要 说Win95这一划时代的产品了。

  • 第三,假如没有微软,会有巨硬。如果苹果不改变它的固有方针,必然有人看到其中问题,从而寻得一片商机。
    如果IBM不改变,必然有人去发展更好用的软件…
    如果…

    永远不可低估人们的想象力和为之付诸行动的决心,即使是在中国这样一个缺乏创造力的国家,在今天也有无数的人在做着这样的一些事情。

    所以,假如没有微软,将会有巨硬。

  • 最后,是关于这篇文章所要说的主旨 —— 意识形态。

    如果历史重演,IBM和苹果有可能击败微软吗?可能,假如苹果开放它的软件系统和硬件平台,假如IBM有更好的开发工具和更实际的硬件平台需求,不过这样好像苹果、微软和IBM就没有分别了。

    所以微软的胜利不是公司的胜利,是意识形态的胜利。
    

    原文中有上面这样的一段话,它提出的主旨,使得上面所有的那些问题几乎可以忽略。
    _意识形态(ideology),是指一种观念的集合。ideology这个字是德崔希伯爵(Count Destutt de Tracy)在十八世纪末的时候所创造,用来界定一种「观念的科学」(science of ideas)。 … _zh.wikipedia.org/wiki/意识形态

但究竟是不是意识形态起决定性作用呢?究竟是不是微软所具有的意识形态决定了未来20多年并且还将持续很久的胜利呢?

Samuel 要说,不是,其根本上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该文章评论里有人所提到的文化

文化是指人类所创造的精神财富,如文学、艺术、教育、科学等。在考古学上则指同一历史时期的遗迹、遗物的综合体。同样的工具、用具、制造技术等是同一种文化的特征。有时文化也指文明。… zh.wikipedia.org/wiki/文化

文化也指文明。

而软件发展的文化,在科技爆炸的年代,在摩尔定律的神话中,逐步由高端文化演变为一种平民文化。

而正是这样一种文化,使得Apple、IBM在个人电脑上,注意是个人电脑,被MS 所击败。而所谓的意识形态,也只是MS顺应文化潮流,在其他人看到这点前,所提出的理念。

所以,Bill所提出要让每个桌面都有一台电脑的理念(意识形态),是MS敏锐的嗅觉捕捉的到了电脑发展文化的变迁,充其量是提前了进程,而不是起到了决定性作用。

文章后面提到了Linux,提到了Google。同样的,那是另外一种文化,那是Open, Share, Free的互联网时代文化。

同时的,在提到这样一种文化时,我们不得不提到另外一个词,商业。

文中提到的“连摊煎饼的大叔都要会mount cdrom”,这就纯属搞笑了,相信作者也是知道linux也有桌面的。

这却触到了linux的伤心处 —— 由于其游侠式的发展,使得各种版本遍地都是,从而使之无法得到一个统一的商业化运作,所带来的后果就是,只在一些服务器领域得到应用,而在桌面,几乎只在少数程序员的电脑中出现。

与之形成对比的是,同样是崇尚Open, Share, Free文化,技术主导的Google,却发展得无比滋润。

为什么?其产品和方向不同,固然会使得发展有些不同,但最重要,还是商业化的问题。

Linux的完全开放,使得其有无数个商业版本,而Google的独此一家经营;

Linux散兵游勇式的发展,完全不能统一标准,其水平也是参差不齐;Google则是集中力量打击一点;

Google有无数的产品免费提供,主要靠着广告赚钱,收钱的只此一家;Linux 也是无数的免费产品,主要靠着服务赚钱,收钱的公司无数,重复发展的内容无数,钱不够研发的无数,有着优秀创意的却又胎死腹中的无数;Google充裕的资金保证了其内部创业和技术研究;

如果想举出更多的比较,只需要分别搜索一下Google和Linux就可以找到很多。

所以,Samuel 想说,文化潮流是主导发展的决定性因素,意识形态是顺应文化潮流所提出、实施的方针路线, 而商业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手段。